“马太效应”的源头是一个非常震撼我的小故事。
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时,我没有看过任何关于“马太效应”的经济学和心理学理论,唯一触动我的是故事涉及的政治学原理:什么是公平?什么是正义?
一个国王远行前,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,吩咐道:“你们去做生意,等我回来时,再来见我。”国王回来时,第一个仆人说:“主人,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,我已赚了10锭。”于是,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。第二个仆人报告:“主人,你给我的一锭银子,我已赚了5锭。”于是,国王奖励他5座城邑。第三仆人报告说:“主人,你给我的1锭银子,我一直包在手帕里,怕丢失,一直没有拿出来。”于是,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一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,说:“凡是少的,就连他所有的,也要夺过来。凡是多的,还要给他,叫他多多益善.”
一、不要和老板要公平
好几位朋友读完这个故事的第一声感叹是:“太不公平了!”——他们联想到这个所谓“贫者愈贫,富者愈富”的社会。
其实,这个社会固然是富者愈富,穷者却没有更穷。工业革命以来,世界的大趋势是“富者愈富,穷者愈富”。因为市场经济,穷人们也享受到了古代的富人也无法想象的生活。“贫者愈贫,富者愈富”是错觉,而非事实。
把故事中的国王当成老板,就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公平,相反他的处置奖罚分明,激励机制明确。故事里的黄金和城池是属于国王的,产权清晰,如何处置自己的财产,分配给谁,都是不容他人干预的权利,这就是财产权。哪怕他心血来潮给那个最懒惰无能的仆人捐赠一大笔钱,也无所谓什么公不公平。那是他的财产,关别人屁事?(除非他的处置违反了既定的规则和契约,比如他说好给干得好的仆人发奖金结果根本没发。)
认为国王的处置不公平,是对财产权的无知。对财产权的无知是非常可怕的,因为财产权正是文明的根基所在。打着“公平”的旗号去劫富济贫,强求平等,提高税收,打压富人,都是在动摇财产权。
这类行为,看起来是替天行道追求公平,其实就是抢劫。
二、不要和流氓学政治
国王让我感到不寒而栗的,不是他的行为,而是他的政治观念:“凡是少的,就连他所有的,也要夺过来。凡是多的,还要给他,叫他多多益善.”
这是非常震撼人心的一句话。为什么?因为这是掌权者们从来不肯道破(甚至极力掩盖)的一句真相,一种邪恶的政治常态。
这种政治观念的实质是:劫贫济富。这样的事情在人类历史上一直在发生。
驱逐街头的小贩,让官僚企业更加庞大;驱逐城市的穷人,让富人更牛逼;列宁的士兵去抢劫农民的粮食,为了让城里的工人吃饱肚子;压榨农民的血汗,来发展城市;滥发钞票,让富人的房价上涨,让穷人的存款贬值;发动战争,让穷人的孩子去当兵送死;搞产业政策,补贴富人的企业,用穷人的税收;搞最低工资法,让穷人找不到工作;设置创业门槛,让穷人无法创业……
这是黑暗、残酷与邪恶,这就是不义。这就是故事里国王邪恶的政治观念:“凡是少的,就连他所有的,也要夺过来。”
为什么要这么做呢?也许因为国王自己就是富人,国王和他的小伙伴们全部是富人,为了这个利益集团,所以要日复一日的劫贫济富。
经济学层面的延伸与阐释所建构的“马太效应”自有深远意义,但故事里讲这段话的国王是一个赤裸裸的政治流氓。他对待仆人的方式并没有错,因为那是他的黄金。可是也许他就是用自己说的这套政治理论来对待自己的人民的。也许他的工作就是强制向穷人纳税,强制向穷人征兵,拆掉穷人的房子,消灭穷人的工作,断绝穷人的活路。
也许在国王看来,穷人只是帝国的炮灰。
也许穷人损害他的面子,让他的辉煌帝国看起来不那么高大上;也许为了统治,他必须和金胖子一样巩固利益集团,把少数“富人”的利益建立在对穷人的剥削之上;就像前苏联,宁可让无数穷人饿死,也要发展工业,制造先进武器,保障特权阶级,支援十万八千里外的那些国家。
无论弱肉强食被从什么角度解读,被解读的多么有道理,邪恶依然是邪恶。不要觉得理所应当,不要觉得本该如此,不要对那些赤裸裸的邪恶理论,发出无耻的掌声。
重要的不是公平,而是正义。重要的不是富人会不会越来越富有,而是任何人的财产与权利,都不能被丝毫剥夺,任何人追求的富有或公平都不能以侵犯他人为前提。无论他是万人拥戴万人憎恶的国王,还是万众同情万众鄙夷的穷人,作为一个人,他的财产权(只要不是偷来抢来骗来的财产),都关乎正义,都凛然不可侵犯。
正义,就是最大的公平。
推荐阅读:教育公平:一句口号的愚蠢与邪恶
配图来自:我的摄影
苹果用户赞赏通道